黨的十八大以來,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重要性、緊迫性被黨中央提至新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四中全會、五中全會、六中全會和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二次會議上反復強調,要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高效組織體系,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zhàn)。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國家戰(zhàn)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chuàng)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zhàn)。
改革開放以來,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一直是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中之重,“863計劃”“973計劃”、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等一系列科研攻關項目均面向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堅持需求導向,加快“卡脖子”技術攻關和重大科技任務實施??萍疾繒瑖野l(fā)展改革委、工信部等部門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積極進展。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編制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試點實施原創(chuàng)探索計劃。全面開展重大專項任務攻堅沖刺,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等重大項目加快實施。掛牌組建國家實驗室,形成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方案。
盡管近年來我國在一些重點領域取得了關鍵性突破,但在很多關鍵領域的技術攻關能力仍然不足,背后是多方面深層次原因造成的:既有幾次工業(yè)革命以來積累不夠導致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也有歷史遺留不適應現階段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機制障礙、權責劃分、資源配置等制度問題。例如:許多技術領域基礎薄弱,關鍵技術人才團隊嚴重不足;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機制存在慣性,權責利劃分不清;評價體系未能充分體現關鍵技術攻關實際貢獻;等等。
在如何組織針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問題上,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與新型舉國體制。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明確了以國家戰(zhàn)略需求為導向的技術攻關組織模式的重要發(fā)展方向。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七次會議再次強調,要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科學統(tǒng)籌、集中力量、優(yōu)化機制、協(xié)同攻關。理解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與新型舉國體制的內在聯系,要基于關鍵核心技術分類機制基礎,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的“新”,明確新型舉國體制的適用邊界。舉國體制是完成關鍵技術攻關任務的一類重要組織管理方式。本質上,舉國體制是一種為保證國家戰(zhàn)略目標實現,由國家行政力量指令性或引導性集中配置資源的組織制度安排,其特殊性在于資源組織的政府主導性,優(yōu)勢在于能將有限的資源快速向戰(zhàn)略目標領域動員和集中。新型舉國體制主要面向國家戰(zhàn)略需求明確、僅靠市場競爭難以突破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具有特定應用范圍。與“兩彈一星”時期的舉國體制相比,新型舉國體制所針對的技術處于國際化的市場競爭條件下,既面臨研發(fā)積累不足、資源分散等科研管理問題,也面臨單位成本高、合格率低、用戶接受度低等市場競爭問題。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都適用新型舉國體制,市場競爭類的技術創(chuàng)新活動或自由探索類的前沿基礎研究活動一般不宜采用新型舉國體制來組織實施。
(蔡笑天:中國科學技術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地址:中國 北京市海淀區(qū)玉淵潭南路8號 郵編(ZIP):100038
電話(Tel):86-10-58884543 咨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聞與信息:xxxz@casted.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科學技術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院 備案號/經營許可證備號:京ICP備10036465號-11
技術支持:中研網